物聯網 (IoT) 一詞是指運用感測器、軟體和其他科技透過網路來收集分享資料的眾多設備裝置。
甚至你手上的小小智慧手錶也算物聯網裝置,它能收集你的健康和健身資料。當然,物聯網還包括了更大更複雜的設備,像是工廠裡設置的許多感測器與監控系統,這類科技能夠全天候持續控管工廠作業的安全與效能。
只要將物聯網設備數量乘以每台裝置所收集的即時資料,便會得出驚人數字,在日益增加的大數據之中,它佔據了最大比例。以下請看大數據與物聯網如何互相連結。
物聯網裝置會即時(或接近即時)自眾多資料點收集資料。這些資料可以進行多項作業,有些是自主運作(例如物聯網控管的紅綠燈),有些需要人為手動操作(像是機場壅塞區域疏通的旅客路徑管理)。
物聯網感測器可以收集多種不同型態的資料,像是:
狀態資料:收集基本資訊,像是開/關、可用/不可用,或其他有確切數字的資料,如溫度
位置資料:追踨人或其攜帶的物件所移動的路徑,或監測地表以下的運動
自動化資料:可用來控管自動化作業系統,如無人自動駕駛巴士路線
感測器收集到資料後,便會利用資料協定傳送至中控位址。
因為物聯網感測器不僅能即時或接近即時收集資料,它所生成的資訊量也非常龐大。事實上,國際數據資訊 (IDC) 便預測物聯網裝置數量在 2025 年之前會達到 557 億台,生成 73.1 ZB 的超大資料量。
物聯網大數據的成效潛能無窮,將來可能撼動傳統資料處理與管控工具。
通常物聯網資料會傳輸到中控位址以進行分析、轉譯及後續行動。很不巧,事情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。當資料集成長得過於龐大而複雜,想藉資料來推導結論並改善作業變得相當困難。未妥善運用的資料無法發揮效力,原本深具潛能的 AI 驅動學習也推動不了數位化商業改革。
為了讓物聯網資料發揮最大效能,你需要支援大數據的資料儲存管理與分析工具。
為了確切掌握大數據與物聯網,你需要能夠勝任這項任務的儲存裝置。最好的的大數據平台不僅能儲存海量的物聯網大數據,還能支援快速搜尋、索引、即時分析資料。現代化的高傳輸量平台能快速輸入資料,也可隨時擴充,因應企業組織變動的需求。此外,這類平可亦能快速搜尋、索引資料,讓你不必耗費時間在查詢分析資料上。
在挑選平台管理大數據和物聯網時,最好找雲端最佳化的平台。這樣一來就可以在雲端進行分析,並在本機控制資料讀取和使用權限。物聯網大數據受惠於此,分析速度大增,讓你花更少的時間,做出更明智的決定。既然投資了這麼多在物聯網架構上,你值得獲得這樣的回報。
了解更多:Pure Storage® 現代化資料分析,快速獲取深入見解。
1https://www.idc.com/getdoc.jsp?containerId=prAP46737220
如對Pure的產品或認證,有任何的疑問或建議,歡迎與我們聯繫!
預約現場示範,親眼看看 Pure 如何幫助您將資料轉化為強大的成果。
聯絡我們:886-2-3725-7989
Pure Storage總部
34F, Taipei Nanshan Plaza,
No. 100, Songren Road,
Xinyi District,
Taipei City 110016
Taiwan (R.O.C.)
800-379-7873 (一般資訊)